5月6日,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刚刚对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、吕梁市岚县等地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名,不分青红皂白地禁煤,影响群众温暖过冬的问题进行了痛批。5月13日,督察组又对陕西省谎报“煤改电、煤改气”完成任务、洁净型煤保障不力进行了不留情面地批评。一方面虚报、谎报“煤改电、煤改气”完成任务,另一方面又是清洁取暖率的超高目标。一方面是政策对“洁净煤”的力推,另一方面是洁净型煤保障不力。其中的魔幻与现实,恐怕只有在寒冬中的居民才能真正体会个中滋味。
谎报“煤改电、煤改气”完成任务?没有条件硬要上,怎能不形式主义
督察组指出,山西省敷衍整改、表面整改、虚假整改等问题突出,在事关民生的清洁取暖问题上,截至2018年11月底,山西省“气代煤”实际改造完成88.59万户,但仅通气61.33万户,整体通气率约70%。大同、运城、朔州等市通气率分别仅为3.1%、20.3%和44.8%,群众意见很大。由于财政补贴政策不到位,阳泉市部分已通天然气的住户又恢复燃煤取暖。陕西省同样存在敷衍整改、假装整改等问题,西安市将签订“煤改电、煤改气”改造协议视为完成改造任务,上报削减散煤数据失真。西咸新区、咸阳市礼泉县、渭南市、韩城市等地虚报、谎报“煤改电、煤改气”完成任务,部分散煤消减量“无中生有”。
▲ 督察组在陕西省渭南市现场检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
通气率低、返煤、数据失真、虚报谎报,近几年,政府花大力气推进农村清洁取暖,本来是是件好事,可结果让人意外。对取暖方式的变化,受经济实力、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,用户似乎并不领情,对基层政府所为甚至还满腹怨气。基层政府呢?也很气愤,累死累活却得不到老百姓的承认。一句话,“群众无感、干部不满”。现在上边布置的清洁取暖任务非常具体,包括路线图、时间表、各项标准,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。可是现在很多政策缺乏灵活性,要求不折不扣,可实际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工作是可以被“不折不扣”地执行,具体做工作一定要有自由裁量的空间。
清楚民众取暖需求的,应该是每个地方的基层政府,当然应该对症下药。但坦率说,工作难度确实不小,基层政府通常不参与省市的清洁取暖规划,可选择技术路径范围有限,对于“煤改电”“煤改气”与农村实际脱钩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办法,项目实施迫不得已只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。山西、陕西这样历史形成的能源型产煤大省,煤矿林立,很多农村冬季取暖方式一直是传统的燃煤取暖,但地方政府在“政治任务”“环保压力”“缺乏可行性论证”下,采取“禁煤一刀切”的方式强力推进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,导致因地制宜落实难,满足居民需求难,资金到位更难。时间紧、任务重、资金紧张成为基层政府推进清洁取暖面临的“三座大山。
▲ 弃用的天然气壁挂炉
▲ 正在使用的劣质烤火炉
▲ 某用户填写的的煤改电取暖补助申请表
▲ 闲置的电暖桌
▲ “禁煤区”某用户刚买回来的煤炭
地方政府叫苦的同时,农户也反映“用不起”。在补贴力度大的北京地区,“用气太贵”是煤改气后村民的感受。有村民算账,以前7000块买一车煤能烧三年,屋里还暖和,现在同样的钱烧气一年就没了,还舍不得烧那么热。小编在陕西某地“禁煤区”调研时发现,当地将签订“煤改电、煤改气”改造协议、天然气管道通到农户门口(未通气)、补贴购买一台空调、一个小电暖桌都视为完成改造任务,实际还是在烧散煤取暖,还有村民电暖气、电热毯齐上阵。采暖成本高、不敢敞开用、取暖效果差,在有补贴的情况下,“煤改电”“煤改气”采暖设施实际使用率并不高,用户普遍经济上仍然难以承受,“双替代”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为3年,下一步补贴政策和时限尚未明确,“断补”之后,如何应对返煤风险?这种形式主义严重背离了清洁取暖的初衷。
洁净煤保障不力?别让“宜煤则煤”成了一句空口号
督察组还指出,山西省散煤煤质超标问题突出,直至2018年7月才部署设置民用洁净煤供应点。陕西省洁净型煤保障不力。宝鸡、咸阳市洁净煤配送中心配送量偏低,与需求量相差巨大;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洁净煤配送中心储存4000多吨工业用煤,并存在直接销售行为,洁净煤质量难以保证。
值得注意的是,针对两地的批评都提到了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数据失真,洁净煤保障不力。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,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丰富、可靠、经济的能源资源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。今年“煤炭清洁高效利用”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,“推进”意味着这项工作必须要做、必须完成。早在2018年6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中指出,坚持从实际出发,宜电则电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、宜热则热,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。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,积极推广洁净煤。
采取清洁煤配套专用节能环保炉具使用,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,是目前经济、现实的有效措施之一。但由于其被定位为“过渡性”“兜底性”措施,在“煤改电”“煤改气”大力推进的政策背景下,地方政府、企业和用户都对该技术路线持观望态度,并未将清洁煤纳入推广补贴范围,清洁煤市场萎缩严重,其兜底效果难以保证。
在调研过程中发现,很多地方守着煤炭资源,不重视民用煤清洁高效利用在农村清洁取暖中的作用,强行推进煤改电、煤改气并不是个例。这反映了当前一些地区清洁取暖存在“资源不对等、技术路径选择不平等、用户自主选择权力不完善”的情况。山西某村的村支书表示,“家门口就是煤矿,村里每年都为每户免费发放好几吨煤炭,守着这样的煤炭资源却要强行煤改电,真是想不通。燃煤水暖炉对很多用户还是一件奢侈品,陕西某用户2018年冬天希望从燃煤烤火炉改成燃煤水暖炉,但听说政府要煤改气,一直在观望,担心改完以后政府不让烧又得煤改气。
前景不明,“宜煤则煤”如何摆脱当前困境?界定清洁能源,应该只论排放,不问出身。立足农村实际,大力推进和落实“宜煤则煤”才是现实和明智的选择。洁净煤推广的关键就是要政策稳定、持续、科学可行,相关政府部门应将洁净煤搭配节能环保炉具在清洁取暖、散煤治理中的规划加以明确,减少“过渡性”“兜底性”措施的定义给市场带来的不安全感,让基层政府敢于推广,企业及用户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、制定使用计划。同时,继续加强对劣质散煤、劣质炉具的市场监管,并加快洁净煤市场培育,形成标准化的洁净煤和节能环保炉具市场。